11月1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集体学习活动,在文科楼329室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周宪作动员讲话,院长陈金龙教授、张青兰教授、周建伟教授、李嘉谊老师做学习体会分享,学院全体教工参加集体学习活动。
周宪作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精神的动员讲话。她要求全院师生,首先,应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导向。要深刻认识这次全会的历史意义;要深刻认识决议的历史地位;要深刻认识全面总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要性。其次,应认真领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百年历程和成就的新概括,百年奋斗的新认识,对百年历史经验的新提炼。最后,应着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拓展,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开展集中宣讲、理论阐释。
陈金龙以“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为主题发言。他认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中央基于历史传统、历史节点、现实需要做出的决策。《决议》分四个时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凸显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成就,从十三个方面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决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重要论断,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决议》将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化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高度来评价,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决议》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等十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述简洁明快,内涵丰富深刻。《决议》体现了世界大党的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党史观,体现了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方法论。《决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是什么、为什么成功、如何继续成功,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凝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两个确立”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供强有力支撑。
张青兰以“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新特点、新提法、新论断”为主题来谈学习心得。张青兰认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特别是要抓住重点,注意六中全会公报新的提法和新的论述。她认为,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首先具有篇幅最长、最新判断、第三个“历史决议”等新特点。其次,六中全会公报的新提法包括: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就和经验的必要性——三个需要;提出了四个历史阶段的四个伟大成就,第一次围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对五个历史阶段主要任务与作用的评价;从十三个方面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从人民、民族、马克思主义、世界和中国共产党等五个角度概括了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总结了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十条宝贵历史经验;提出了全党未来的任务,要做到四个必须。最后,她认为,六中全会公报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论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次飞跃的概括;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时代课题的表述;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论断等。
周建伟的发言主题是“‘七个飞跃’:百年党史历程和成就的科学概括”。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对中共百年党史的辉煌历程,用了“七个飞跃”来概括,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明确提出三次理论飞跃和四次经济社会政治发展飞跃。全会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也就是第三次历史飞跃,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新的表述。第二,以大历史观为指导,概括表述高屋建瓴。“七个飞跃”贯穿唯物史观,彰显了大历史观,着眼于百年党史的宏观进程的概括,是我们党对科学的历史观、正确党史观的集中体现。第三,历史评价实事求是。对三次理论飞跃和四次经济社会政治发展飞跃的评价和表述,都是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力求客观准确。“七个飞跃”是我们把握和评价百年党史历程和成就的基点和主线,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引。
李嘉谊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提出,十九届六中全会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第一,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决议》。《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第二,决定党的二十大于明年下半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在我们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征程的重要会议。《决议》在内容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立足于把握历史大势、揭示历史规律,从历史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高度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二是总结新的历史方位下积累的新经验和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和阐述是《决议》的亮点,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一句是对“七一重要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延伸。站在新历史方位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实质上标志着“民族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彰显,也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民族的思想的结晶开始绽放出世界历史性意义。